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回顾。今年.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回顾。今年.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January 6, 2016

二十一

如果不是那晚在一個朋友的聚會中遇見了那個感覺上素未謀面的女孩,後來就不會有那段不長不短的對白,勾起我那段那塵封已久的回憶。
我把鼠標移向那很久都沒點擊過的文件夾,文件夾上標籤着:2010。





那年我們十六歲,扎着馬尾,穿着一身老土到連自己國人都會恥笑一番的及膝藍色校裙,白色襯衫。
雖然身在家長老師們所謂的『精英班』,我們上課不帶課本、作業不做也不交,抽屜裡永遠藏著一本剛與朋友交換的饒雪漫九把刀、待會老師一出課室門外就可以大快朵頤的小吃、或是給誰誰製作到一半的生日卡片、社團活動策劃書、小紙條。男孩眼窩旁留下一顆汗,如歇在腳邊的籃球,有陽光的氣味。
十六歲的我們看不見未來,異想天開同時卻也只能幻想着自己有朝一天會和當時的自己很不一樣。





把文件夾裡的照片看了一遍,看見我們生澀的臉。
我給他發了一則短訊說我好想念從前。
原以為回信裡他會說,人嘛就該往前看,那些回不去的曾經,不要老是眷戀。
可他說,他也很想念
那時候的我們。




#





感覺上艾戴爾發的那張專輯《21》也不過是不久前的事,現在都發了《25》了。
一轉眼也就二十一歲了。多幾個升起的太陽我便二十二了。
坦白說我壓根都不想過生日,似乎我這樣頑抗地與時間對峙,我便可以年年停留在二十一。
起碼此時此刻我可以安心無愧地好好寫我的博文,沒有期末考的壓力。

二十一歲的我圓了兒時的夢來到了這片國土唸書,在離父母更遠的地方自己打理生活,處理每天瑣碎的人事物。
雖然在這裡呆了也快一年半,每日睡醒我依舊感恩我在這裡。有他在不遠處。有疼惜我的人在世界各方。雖然我們不常聯絡,可我比誰都相信他們愛我如故。





進了大學以後生活步伐忽然變得很快。
這一刻在趕作業,沒過一眨眼假期就來了,尾隨的便是期末考。
每天就算是平平淡淡地上課下課,參加幾項自己有興趣的活動,生活看似沒有漣漪卻一再有新的人闖進我生命中,
一起笑着鬧着,然後形同陌路,來去匆匆。
一開始我會責問自己為何總是落得這麼一個下場,明明自己就是非常用心地去經營每一段關係。
又或是自己期許太高,以為自己怎樣對待他人,他人就該如何對待自己。
我想自己一直患有「慣性自覺委屈症」,只是我都不願承認而已,呵呵。
覺得全世界的人都虧欠於我,所有人事物都該圍著我轉。

“别老是想着别人虧待了你,
事情的根本,就是你太高估了自己。”

別人對你好從來就不是他們的義務,所以更該好好珍惜。





爸媽說我太感性,再不作任何改變委屈的終究會是自己。
我想他們的勸並不是要我狠,而是希望我懂得愛人也要有分寸。
而這其中也包括了,在對別人真誠的同時,不要對自己殘忍。
於是我依他們的話做了。

可能如今的我會換來某些朋友評擊說,怎麼鐘慧文開始變得冷血和自私。平日空閒都不來找我說話約我出門。
我想,你該如何想我,根本就是我沒法控制的事。
我並沒有只疼惜自己,不在乎他人。
只是親愛的,當你覺得我變了的時候,可否想過你做的每一個選擇裡頭是不是常常也少了一個我。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而疼愛自己比別人多一點點是本能。

雖然如此,我依舊是以前的我,把家人愛人朋友看得很重很重。
我依舊會對你好,真心一點也不少,只是換個方式可能你不知道。可我希望你知道。
有沒有比以前快樂我不知道,但我覺得現在的我挺快樂的。
因為我知道,愛我的人懂我,真的就夠了。

“歲月洗滌了年華,遺留下的雖然稀少如流沙,但我珍惜你,真真切切不喧嘩。”







二十一歲的我去了好幾個曾經只有在夢境中才能抵達的國家,看到這世界的另一個面孔。
英國。愛爾蘭。南非。意大利。瑞士。
征服了多片土地以後才發現最嚮往的地方也不過是家鄉。
去到哪裡依舊會堅持給家裡發明信片,想說,既然暫時沒有能力帶你們一起來看世界,我把我看到的世界用文字記錄下來,寄給你們吧。

希望二十二歲我可以保持一顆赤子之心,繼續毫無畏懼地去探索。
我想要從別人身上看見不一樣的自己,想學習如何不讓自己在這個混沌世界裡被埋沒。
要努力試着讓自己放輕鬆,該放手的不執著,埋怨的話少說。
希望自己可以盡快學會如何別把所有的事情都看得太重,要輕輕地卻不冷漠。





我問他,有沒有覺得就算是過了這麼久,我最大幅度的成長是在高中的那段歲月,而不是進了大學以後。
他只是默默點了點頭。他知道我最終需要的,不是一個回答。






年末的我如往年一樣狼狽。措手不及之下,
二零一五結束了。

你問我,捨得嗎。

“再不舍又怎樣,就是該長大。”

謝謝你們陪著我一起成長。:)






Matterhorn
Zermatt, Switzerland.

19/12/15 - 24/12/15.



Thursday, January 1, 2015

简写。2014

很喜欢的一名本地作家黎紫书曾经写过一本微型小说集,书名为《简写》。
是精简地写呢,还是简单地写。

这一篇会是我写部落格以来最诚实的一篇博文,会有隐晦的,难过的,正向的,感恩的我。
当我在跟镜子说话。

#



花了好一段时间让自己的思绪好好沉淀,常常却又被身边的人说了的一句话给搅翻个五味杂陈。或是一首歌。或是一抹擦肩而过的微笑。
要把一年在短短时内浓缩成一个篇章的长度,说实在的,一点也不简单。
尤其是阔别了大量阅读和在课桌地下的抽屉里提笔书写的辉煌时期,现在不论写什么都觉得吐出来的文字即苍白又无力,像出水的鱼。

今年二十岁,脱离了十字出头的稚嫩,也离开了自我定义的青春。
踏入二十岁的那天,我比往年少给自己一份期许,也尽量不在众人面前表现出我对现实的恐惧,因为二十岁于我,就是多一份责任,少一份任性的代名词。

年头的时候,我依旧,离开家在远地很努力地生活。
丹州理大是个很特别的地方。在那里,我遇见了不同的人,从他们身上学到不一样的东西。
这里的人都很善良,基本上我是还没遇见大家所谓的那种『背后捅你一刀』的人渣。
只是可能因为大家都已经长到这个年龄了,大家都太过清楚自己要或不要什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变得复杂一点点。再说我本身无可否认就是一个心思敏感思绪复杂爱转牛角尖的典型摩羯座,那段期间的我像是具没有灵魂的躯壳在人群中漫无目的地游离着。
我变得更加沉默,因为有些话即使说出口结果似乎都没什么不同。
对于自己这样子的转变,不但另身边爱我的人从远方担心着,我其实也很担心我会得忧郁症死掉还是什么的。可我也清楚的,这是一个阶段,只要走过了我就是一个强者。

别人都说大学的课基本上都是比较轻松的,我倒不这样觉得,当初我还果真抱着这样的心态入学。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自己够白痴的。
忙课业之外也花了很多时间在办活动上,尝试了很多自己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做的事,而其中很多项都是跟舞台有关。
尝试了在舞台上唱歌,然后在一千七百名观众面前演戏。
我很认真地演,很用力地哭,甚至有时候还会有种错觉其实那个女主角就是我自己。
一、是不想辜负学长学姐们的用心指导;二、这是给自己的努力一个交代。
那个镁光灯罩着的舞台,我想我会记住它很久很久。







妈妈说从小我的表演欲就很强,而背后,我认为是喜欢得到众人瞩目使然。
小的时候这副性格或许挺占优势的,起码老师们都喜欢这样的小孩,要委任谁谁担当班长还是什么的,那份荣耀轻而易举地就属于这样的孩子。我就这样顶着这样带有杂质的光环长大。骄傲,而且还是理所当然的。
曾经有那么一度我认为这个世界没有我是不行的。
长大后,开始发现这样子的自己实在惹人厌,这地球根本不会因为少了一个人而停止运转。再这样下去,身边疼爱我的人只会越来越少,我不要。
我开始对于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检点,对别人的意见在乎到不行,然后一天比一天少话,畏畏缩缩地一点一点地把自己的棱角给磨掉。
这是我从中学到进了大学先修班,再到丹州理大一直在幕后静静上演的事。
很多时候对于一件事有自己的意见,却已没有昔日的勇气毫无顾忌地说出来。
退出人潮,听别人的闲话熙熙攘攘中反而更能听清自己的心声。
我想通了,这是我学会跟自己相处的最好时机。
习惯被大家捧在手掌心呵护的我不免也有沮丧的时刻(是很频密啦那时候我也知道不要揭穿我),可整个过程中,遇到不少及时把我拉住一把的人。
虽然有些只停留过一会儿给我借个肩膀后就转身离去;有些来了,即使直至今日中间隔着几片海洋的距离,他们的心也从来没离开过,我很感恩他们的存在,让我站得比昨天高一些些。
我曾经质疑过远距离的友谊该如何经营,后来才发现原来一段真正的友谊是不需要费心思的。想念的时候就给对方发一则信息,听到一首歌想起对方就把帖子贴在面子书的涂鸦墙上。一个人唱歌想找人伴唱或是找个观众就把声音录下来后再发给对方。去到新的地方,看见漂亮风景或是可爱的小配件就拍张照片,写下一句,嘿我想你。
谢谢你,曾经出现在我有限的生命中。
谢谢你,曾经毫无保留地对我好。
我也祝福你,希望你过得好。

好吧,扯远了,感觉怎么像在写自传。








二零一四最值得记住的一件事莫过于得到一份国外奖学金,让我一圆出国念书的梦想。
这个梦想,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反正就是自懂事以来最想完成却深知少一点运气就不可行的事。
自小我的成绩并没有比别人好太多,就中规中矩,靠死背使命塞如果把笔记给啃掉上考场会比较有把握的话我肯定不多想就去做的学生。
或许说我自己脑袋着实不灵活我会惹来一浪的谩骂,可我知道其实课业上比我出色的人实在太多。
而我真的太幸运了。
在丹州理大念了一年的饮食治疗,当了个四分之一饮食治疗师的我,竟然在第二学年开始前接获得到奖学金的消息。
就在我很认真地在整理『准备眼睁睁看 TA 出国念书』、『一年都不能见面』的复杂情绪时我收到这份喜讯。我还记得那时 TA 刚巧在我身边,心跳加速的感觉真的会让人头晕脑胀。
那份冲顶的喜悦真的不能盖的。

跟国内的家人和远地特意来到吉隆坡看我的朋友们道别后,我启程到曼彻斯顿这个陌生的土地生活,体验当外劳的感觉。
这里的学习制度相差并没有很大,学习态度和环境就是最大的关键。
在这里,大学讲师都不喜欢学生以博士来称呼自己,都习惯直接叫名字。授课服装方面也比较随意,不是衬衫西装林带是常有的事。他们讲的课都生动有趣,听者不难察觉他们对于他们对于自己所教的题材有着很浓的兴趣和热忱。 
而学生上课都有发问的习惯,虽还不是占大部分,可相比起国内,风气还是有差别。
来到曼城后比较难适应的就是天气吧。基于怕冷的体质我每天的穿着都会比别人厚上一两层,自然也没什么时尚感可言。那些在冬天街上仍穿着短裙出门的女孩儿我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来到这里后的我朋友虽没有昔日多,可我过得很开心。
忽然很想找人说话的时候就随便开口跟身边的陌生人开始攀谈,这里的人基本上的防卫心基本上都不会很重,听不同的人生故事我以后写作也可以多一些不一样的题材。
偶尔还是会想念高中的那群疯婆子,大学先修班的闺蜜,丹州理大的战友,都好想念好想念。
交了不同国籍的朋友,其中也有几个比较合得来的,却终究没办法太过熟络。
我猜想这跟文化背景有关,譬如说烟酒。
自小被灌输到大的思想就是:不烟不酒的才是个好娃儿。(也不是滴酒不碰的意思,就是不把喝酒当作一个日常习惯。)
其实也不需要强求要有很多的外国朋友啦,来到这个地方念书最想得到的除了知识本身就是 exposure。
合得来就合,没法合的就 let it be。勉强没有幸福嘛。

也少不了来自同个生长地方的朋友们吧。就算再怎么独立,身边有个说着同个腔调一起乱吹水大笑的人们陪着还是比较爽。
就周末一起吃饭,一起聊无谓的事,上课刚好同路就走去一起上,听课时有不明白的地方侧着脸摆一个『我投降』的臭表情,这样也可以很简单地快乐着。
感觉来到这里后我的话变多了一些,也比较爱笑了一点。或许少了一份包袱。
就觉得能来到这个地方是个天大的恩赐,不论面对多少风雨也不要再成天郁郁寡欢,要不就真的对不起各个乡亲父老们。
虽然相比起以前的大大咧咧还是有些差距,可我现在是成熟稳重美丽女性的象征,以前走的俏皮可爱路线也就算了吧,留给十几岁的小妹妹也行。

在这里在外头吃饭算是比较奢侈的事情,虽说奖学金给的额数是足够应付所有开销的,不过如果能在饮食方面省一点钱,日后出国旅游的旅费可以不用那么操心。
来到这里也四个月了,我的厨艺进步也非一般地快,可能因为我几乎每一餐我都自己煮。
每次在厨房忙到全身油烟味以后吃着自己弄的菜成就感真的是非笔墨可以形容(哈哈以前小学最爱的形容词)。
吃之前就拍张照发给爸爸妈妈还有阿姨,让他们的眼睛过过味儿我也爽。
代价是什么?八公斤。都长在脸上。
还有我本来就不细不长的萝卜腿。
好,不说了。







加入了大学乒乓队,虽然只不过是个小咖,不是什么第一线的,但是我所学到到的,不仅仅是球技上这么简单。
相比起输赢,我把自己的人格成长看得更加重要。
比赛输了很多我也可以毫不沮丧地给对方一个微笑,队友都笑我怪怪的。
没关系,反正比赛最重要的是过程——我努力过,我很认真,我没认输,我尽力了,我没赢,然后呢。
换作是以前的我,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非常喜欢这样的自己,不会因输赢而患得患失的,像浪子潇洒走一回。

中学管乐团的教练结婚了,新娘当然不是我。
在远地念书的其中一个悲哀就是必须错过这样的团聚。
已经度过了第一次没吃到汤圆的冬至,接下来得错过的东西还多呢—— 没家人一起度过的农历新年。天啊,现阶段实在无法想象。
家人嘛,二十年以来他们永远永远都是我最踏实的依靠,在我最慌乱最迷失的时候适时扶着我,不让我跌个踉跄。
有些话不适合对情人知己说,就给家里打个电话,听爸爸妈妈互数对方的糊涂事,听弟弟说他看日本动漫所学到的人生大道理我也可以笑足一个晚上。
我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小成就,多半是因为有他们的一路扶持,小时候被打被骂都是值得的。








至于 TA,有留意我的面子书或 Instagram 的人应该都知道我管称 TA 为 H。
为什么叫 H 吗?
我为什么要向你解释,都害羞死了。
能跟他一起远到这个国度求学是从来都没想过的事。套中学几位要好的华文老师说的,我们两个真的很幸运。
在一起也三年了,起起落落的,没有争吵却也没有停止为对方努力过。
这段期间,其他人有分有合,从心碎一路走进另一个人的生命中从我身边就看到好几个。
来到这里后也算是另个形式的远距离恋爱,虽然不至于像一些朋友这样要远隔一万五百七十六公尺和八小时的时差般艰难,不过要一起面对的挑战也不少不简单。
新的社交圈子,课业压力,紧凑的生活节奏容易让人喘不过气,或是迷失自己。
伦敦和曼彻斯顿之间隔着三百三十五公里,平均也就一两个月见一次面。每次见面都不难发现其实双方都有微妙的转变,我一直都相信时间和环境有改变一个人的魔力。
其一迄今仍没转变的,就是那份信念。
展望的未来或许很遥远,其中浃带的是很多的不安,因为有太多说不上来的可能性。一般来说,要让一个典型摩羯座去相信承诺是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更何况是由另一个典型的双子说的话。
可这次我也不晓得是被什么说服了,或许是他那双会说的眼睛,我相信我们会走很久很久。
那天我们聊起的时候,他说以前当我说起未来的时候,你总很理智的说,我们仍年轻。
那时你的笃定我的不确定或许到了一天会变成你的不确定我的笃定,这没关系,如果承诺太沉重我们就别再依附它。
趁我们还年轻,就放心地去闯荡探索吧。
二十年的岁月你的踪影也占了十年,谢谢你的爱和陪伴,以后一起成长一起加油。






还有十四天就是我二十一岁生日。
有什么期许吗?有啊,很多。
其一,就是希望我生日当天不要有考试。
唉,还是算了吧,正直考试周还庆祝什么。
取消考试好吗。

简写。
写着写着一点都不像是简写了。

我顺便也把我的二十岁感慨也写进去了,接下来会全心全意乖乖念书准备考试,要不然没多久后你就会看到我打包行李被退学回马当扫地工了。

二十年,我很幸福,因为有你们,谢谢你。




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过得好。祝福大家 :)









倚在窗边抬头望出去就是伦敦的天空,在伦敦的烟火点亮的寒冷夜空中跨年有感。
2014 年末和 2015 年初写的感慨与展望。




#







PS: 话说看回我以前的回忆录感觉这篇特老陈啊,没有时间处理照片什么的,装有照片的硬碟在家。郁闷。

Tuesday, December 31, 2013

2013 的剪影

或许不该多说,反正都说不清,
这些翻山蹈海的回忆。




一月

13/1/13

1st Sem 结束的颁奖典礼。

或许那时还看不到那真正离别后的距离,
大家依旧没心没肺地笑着面对镜头。







14/1/13

我在那鸟不生蛋的地方过了我活了这么多年以来掉泪最多次的生日。
有家乡好朋友寄来的祝福。
有很多的意外。
有你们。






当下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幸福。








18/1/13

录制了人生中第一支 MV。
虽然只是对嘴,虽然出来的成果大家看了就只有群体爆笑作收场。
但那时的太阳,就像你们的笑容,
现在想起来嘴角仍会上扬。






#




二月


 
31/1/13 - 2/2/13
第一次真的趴在学院的大马路上仆街。
第一次跟这三个女人成功了 Jump Shot。







第一次在这么梦幻的房间跟少数懂我的人过夜。






第一次把所谓『伴娘装』一起换上。
曾经说了很多次,终于成真了。




5/2/13

拥有了一直都很想要的 Instax Camera。
还是他最懂我,呵呵。







13/2/13

第一次去到了Groupon的总公司,
有些小向往在这地方工作。







23/2/13

经历不少风波才办得成功的新年活动。
简单的小快乐,是因为有大家。





#




三月




参加了第一次所谓的『Hari Kantin / Hari Keusahawanan』。
中学读了这么多关于这活动的文章,自己没亲身体验过。
一路走着吃着大笑着,
顶着大太阳也没关系,不是么。






27/3/13

跟班上的同学在体育课时一起骑脚车。
虽然觉得跟 Sem 1 的马来同学比较要好,但怎么说呢,
反而进了大学以后情况不太一样了,
连 Sem 2 的同学也一起想念了。





那时的我忽然醒悟
其实偶尔让自己在大庭广众扮丑一番,
何尝不是一件让人难以接受的事。
大家笑笑,时间就过去了。





#





四月



1/4/13

自从幼稚园以后就再也没有穿毕业袍。

考试以后,就各飞世界另个角落。




  



3/4/13

曾经害怕跟那些比自己强的人相处,我暗地里是个自卑的孩子。
相处之后,发现一直以来都是自己的负面心态作祟,
大家都只是有各自的目标,只是努力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最后一天课外活动。







我们和操场。
以前都把所有看作是理所当然,进了大学以后没有了这让人看了会叹气的跑道
每次经过都会不自觉把头低下来。




有些人,离开了,背影却留下了。







9/4/13

Punjabi + tudung fusion。

你问我,进了大学先修班你学会了什么。
包容是个很大的词,我没这么伟大。
我学会了接受
接受别人
接受这个不完美的自己。






30/4/13

那一天,我离开了这面墙。







#






五月


15/5/13

我拿到了我梦想大学的通知书,来自我梦想的国度。
奈何。
追不到的梦想换个梦不就得了。
呵呵。












20/5/13

在意外之下加入了一个Community Orchestra SKOC
尝试了新乐器 Bass Clarinet。
能够以新的身份再玩音乐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机缘来了,就感恩。









27/5/13

第一次踏进录音棚。
帮朋友完成学院的 project,录唱《White Horse》。


除了紧张还是紧张,觉得自己那时候其实可以做的更好,
不过又如何啊,这样才有给自己进步的空间呵 :)

谢谢他们不嫌弃才是,呵呵。








#





六月


2/6/13

管乐团聚会。

每次跟他们在一起总是快乐的。
我们可以不聊音乐,不聊政治
虽然没有血缘关系,
但情如姐妹兄弟。






6/6/13

临时临刻决定去马六甲一日游,跟管乐的傻孩子们。
Unplanned trip, like our unplanned life.








23/6/13

SKOC 在 Civic Hall 的大型演奏会,而我成了他们的 Bass Clarinetist。
第一次在这么大的舞台参与这么大型的演出。
还记得当时的兴奋。







#




七月


6/7/13

为亲爱的管乐团画了手扇。
诚意一百分 :)









14/7/13

再一次跟她们饥饿三十 :)













21/7/13

再次踏入了录音棚,这次与我的女人们一起。

录了属于我们的歌。










24/7/13

在 UKM 和 USM 之间做了决定。

对于那遥远的梦想,我已经尽了力,
发了上百封电邮给无数间大学、机构、公司。
无悔,就行了。





#




八月






5/8/13

以前的我不是个有耐性的人,
可我遇见了一班天使。







10/8/13 - 14/8/13
曼谷五天四日游。
相信我,我真的不是来自一个富裕的家庭。
只是我有非常疼爱我的爸妈阿姨二舅。
知道我被闷在鸟不生蛋的森林里太久了,没多久又要到另座森林生活,
宁可自己省吃俭用,
让我的青春没有遗憾。
想说,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









16/8/13 - 18/8/13

马六甲三天两日游。

与这班亲爱的一起出游,时隔这么多年,我们终于又齐人在一起了。
谢谢你们,出现在我生命中,
然后一直没有离开过。











#



九月


1/9/13

开始了大学生活。
再次开始离开家的生活。






21/9/13

经历了以前没想过会经历的事。
要适应的东西还很多。





#




十月


2/10/13

下定决心要把吉他学起来,不想以后老了又多一个遗憾的借口。
接下来的大学四年会有它陪着,
不管寂寞与否,
只要有音乐,就不会那么容易在迷宫里迷失。
















10/10/13

既然选择了,就把路走下去,反正又不是一个人。







29/10/13

大学活动的歌曲手语舞台剧——心灯。

在考试前夕上台唱歌。
麦克风出了状况,可傻笑傻笑都会过去的。






#




十一月





14/11/13

重拾涂鸦的乐趣。






27/11/13

很庆幸,在这里,就算不开心还有人陪着。
失恋的也一样。




#




十二月






6/12/13

参与了规模不小的大学活动 Borneo Cinema。
当了最好玩的一群小咖。 






12/12/13 - 14/12/13

Krabi 三天两夜之旅。

短暂的出游,去找寻自己。
第一次一个人搭了国际航班的飞机。








16/12/13

冬之梦,春之声。

跟很棒的团队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那份感动,我会记得。





20/12/13

大学的 Christmas Night。
第一次这么盛装打扮的女人们,有点难以置信吧,
大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就要结束了。






#





意想不到的成绩册。






谢谢你们一直默默地读着我的文字,
默默地陪着我,
就算是隔着几片海洋。

愫成未面的温暖,谢谢你们。










不管你是谁,谢谢你的爱,我在这段期间长大许多。

我学会了叹气,也学会了释怀。
我学会了容忍,也学会了爱。

谢谢你们,爱我的每个人。